2021年是苹果大事频出的一年,除了在4月正式落地隐私新政结束IDFA历史之外,其旗下Apple Search Ads业务又在7月进军中国市场,此外,iOS 15的推出也相应地带来了包括“App内活动”等可供开发者使用的新要素。
但事实上,比起这些事件与现象,苹果iOS中与开发者紧密相关的生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无论是针对中国区App Store中游戏产品相关资质的彻查、还是对于开发者账号注册、转移的严格监督,乃至是审核指南中新条款的添加等等,这些都代表着在审核与监管方面,苹果的政策在持续收紧,越来越多之前可以让开发者“走偏门”的灰色地带开始被消除,相应给予的惩罚也更加严厉,而值得游戏出海从业者关注的是,因为以往我们对于苹果iOS生态中漏洞的过度探索与利用,即使是“守规矩”的开发者们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苹果iOS规划师邓淳
那么,在2021年行将结束之际,中国的游戏开发者应该知晓哪些iOS生态中的重要信息?面对苹果持续收紧的审核与监管,开发者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具体工作中,对于“App内活动”这一新事物的利用有哪些方面的想象力,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独立出海联合体将在这次与iOS资深规划师邓淳的探讨中,为各位寻找答案。
以下为采访实录:
01、监管收紧,开发者如何自处
独联体:首先能不能简单总结一下,过去一年里,苹果AppStore审核的变化?因为去年就聊到越来越严了,现在似乎还在持续收紧?
邓淳:对,是持续收紧,但是这个事要分两个方面看,好的方面是苹果对中国开发者更加重视了,你可以看到苹果官网上一共就几种语言,中文已经单独立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信息等等,也有专门为中国开发者提供的版本,也有专门组织的活动,此外包括发布会等等,有时候还有中文的同步翻译,从开发者本身的付费和充值来说,苹果也给咱们提供了支付宝、微信等等非常方便的方式;
但与此同时,重视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更加严格的审核,现在你注册能绑定到国内的身份,相当于是更严了,另外基础政策上,一个开发者只能有一个账号,因为绑定了身份,所以你这个账号如果做了违规的事,也就无法使用了,如果再注册账号的话就要换一个身份证,而且我们一直说中国开发者很“智慧”,经常去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因为做这些所谓“坏事”本身就是为了逃避苹果的审核,很多违规的东西在上的时候就会采取类似的模式,很多都是擦边球或者违法的,大批开发者去做这样的事,导致苹果对中国开发者申请的审查变得愈发严格。
还有一点,我们的开发者经常钻空子,那么在审核的时候,苹果如果发现你有过违规,或者有很高的违规风险,就会将这些开发者放到一个单独的队列里,即所谓“晾”着你。这一年里,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审核结果叫“other”,它不会告诉你过没过,而是会告诉你需要更多时间审核。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的判断是苹果知道你有过违规,而且现在仍然有违规风险,所以会把你放到后面。
中国市场给苹果渠道本身贡献非常大,所以它会不断加大对我们的重视,但这件事还是分好和坏两方面来看。
独联体:这件事肯定还是给中国开发者出海带来了问题。
邓淳: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是我们自己把环境玩坏了。比如马甲包,本来在苹果方面,同一款游戏交给不同团队去发不同地区,且不同的包做了相关本地化,这件事本身是合规的,但这么多年下来,开发者利用这一点去做马甲包,比如先勾到海外过审之后再发回国内,或者是利用这一点发同一个产品的不同包上去。
对于用户来说,一个新的包就是新的应用,这样可以提升露出降低推广成本,而这一点苹果是不允许的,长久下来,一款好好的产品想签出去发其他地区的时候,会被苹果认为是马甲包。这是我们自己把生态做坏了,让想好好做的人必须做更多的相关修改或者反复的沟通来通过苹果的审核。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正常的游戏想出海,已经做好了市场排期等等,却无法过审,这时候如果你去正面和苹果沟通,准备材料、提交以及等待审核,再反复沟通需要很长时间,而如果你找一些工具等等,或者从技术角度改一些东西重新提一下,可能就会过审。类似情况多了,审核也会变得更严,最后就成了恶性循环。
独联体:结合您刚才谈到的“other”这个事,最近有个东西大家探讨得挺多的,就是转移、关联和封号,它们之间是否有一些联系?
邓淳:过去遇到高危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转移来做规避的,现在肯定不行了,苹果在最新给出的警告信以及封号通知里会提到,如果开发者在通知封号期间做了App转移,新账号仍会被连带惩罚,其实这也是上面提到的恶性循环带来的长期博弈。
独联体:相关的我们查到了有关5.6.2的一些资讯,包括也在您朋友圈里看到了类似的事情,里面提到了“开发者计划”等等,这是不是与开发者想通过一些手段来获取优惠政策有关?
邓淳:这个应该是今年WWDC时候苹果更新了一版审核条例,其中重新修正了一部分对于封号的内容,以前封号都是说“欺诈”,刷榜、挂羊头卖狗肉等等都算欺诈,而这次5.6.X的这部分内容就是对“欺诈”行为的细化,另外还添加了一条影响比较大的,苹果提到如果应用内有过多退款或者差评,也可能会被封号。
这个就要说到咱们的中国玩家,之前我们提到过玩家对游戏不满意就集体开发票对吧,现在可能玩家不满意就集体差评,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因为玩家行为导致公司的开发者账号直接被封掉。
独联体:这个是否会带来一些恶性竞争?比如水军或者黑公关。
邓淳:的确有这个可能,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真的你没法让用户满意。前段时间有个出海产品引发了玩家的大规模不满,这个咱们也都知道,类似这种事,如果玩家一起集体退款或者去差评,因为苹果不会知道这件事背后的原因,所以可能会存在导致游戏公司开发者账号 被封的可能。
这个事的风险在于,苹果的很多东西是机器判断,如果短时间内出现高频率的差评,系统会首先介入,然后出了问题,厂商还需要再去和苹果沟通。当然理论上,如果是非常大的公司或者是产品收入规模非常客观的公司,苹果会有专门负责的相关商务或者技术。
类似的案例很多年前就发生过,之前有一款海外产品在中国上线,苹果给了推荐位,同时发行商利用自己全站的资源进行了推广,且没有和苹果沟通,最后流量和下载激增,被苹果误认为是刷榜从而给予了惩罚,尽管通过沟通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在沟通这段时间里,推荐位上的产品无法下载,而这款高品质且表现很好的产品又上不了榜单,造成很大损失。
独联体:回到5.6.2这件事,我们看到也有人申诉成功?
邓淳:你确实没违规才可能申诉成功。如果你遇到了这件事,肯定是苹果掌握了一些证据,所以你要做的不是盲目硬刚,而是心里最好自己先有点数,你到底干了啥。有可能申诉回来的情况,举个例子,因为苹果现在关联很严格,加上很多公司手里有多个账号,这也是比较正常的事,那假如人员A在B公司任职,A的设备都在B公司账号测试机系统里,之后A被一家“邪恶”的公司C挖走了,人员A在公司C做的事其实也是类似的,这个时候如果公司C做的是违法的东西,受到惩罚,而B公司又没有及时在测试系统里清掉A的信息,那么B公司可能就会被连带惩罚,这种情况肯定是可以申诉的,因为B公司确实没有违规。
也可能是发行公司A拿到研发公司B的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但研发公司B提供给发行公司C的是违规产品,研发公司B没有把两边的环境切割干净,这种关联也可能造成发行公司A的躺枪,这种情况肯定也是可以申诉的,只是沟通的过程肯定比较久,而且对英文水平的要求很高。
02、面对新变化,开发者们应该读到哪些信息
独联体:另外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这件事应该是已经定论了?我们看到苹果审核指南也做出了一些修改。
邓淳:苹果所谓的支持“第三方支付”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形式,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你在游戏中直接弹微信或者支付宝,或者发滚屏广告引导玩家到官网充值,这些都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只能在iOS端之外,比如游戏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给用户发短信或者打电话都是可以的。
另外最新的条例更新,已经允许iOS、安卓和PC同服,那么用户如果在PC端通过网银等等手段支付,也是可以的,而充值在iOS端也一样可以用。
独联体:App内活动是苹果全新的一步,作为应用商店研究专家,您怎么看苹果的这一次操作?
邓淳:这是个好事,未来对于游戏的推广一定会有加成。不过就像咱们上面谈到的一样,我们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开发者去玩一些心思,最后把这个东西玩坏。
独联体:难道已经有苗头了吗?为什么您会这么悲观?
邓淳:我现在很难给你举出具体的例子,但是可以讲一件以前的事。就以咱们独立出海联合体为例子,假如你们做一个App上架,你的应用名是“独立出海联合体”,你的副标题可以是“游戏出海时代的维基百科全书”去吸引人,而有人利用这一点会在后面写很长的内容来做ASO,这个大家也应该都看到过。
另外一种情况,苹果会给予公司名称非常高的搜索权重,它的本意是让有些对外厂牌和营业执照上注册名不同的公司去更好地露出自己,这一项只能填一次,无法修改,填写之后用户看到的就是公司希望用户看到的相对熟悉的厂牌,而苹果也不会再去对此做审核。很多人就会利用这一点,把所有能想到的,类似你看到的某宝系的那种操作手法,这类的词都写上去。这样一来,一个出于方便开发者的功能就这样被玩坏了。
所以我对“App内活动”这个事的看法也类似,它很可能会先被开发者玩坏,然后苹果再来打补丁,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够良性发展吧。
独联体:那么从正向来看,我们游戏出海应该怎么去利用这个东西?因为从应用商店优化的角度来讲,“App内活动”也是有元数据的。
邓淳:这个东西提交上去以后苹果是会审核的,说简单点主要就是几个方面,第一是重大版更,可以提前让用户知道;此外你的一些重大合作,例如IP联动、明星代言等等,都可以提前给用户通知;还有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促销信息等等,都是可以吸引到用户的。另外从技术支持的角度来看,如果开发者开了大型活动并进行了相预设,那么用户是可以通过点击活动直接跳转到App内相关页面的,这一点很方便。现在很多东西也不太好说,我个人认为,它对二次元类和影游联动类等等产品可能加成会大一些。
总得来说这个东西还是非常好的,对于视觉效果来讲,它的展示也会更加吸引人。
独联体:今年早些时候还有信息提到了高价内购被拒问题,这个事您怎么看?
邓淳:这个是因为出现了大量“骗钱”的产品,很早之前有个案例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有个App付费项目要999美金,付过之后就是一张西装的图片,配文是“I’m Rich”,这种东西是苹果非常厌恶的。另外一点是苹果对于订阅付费推出了一个功能是试用,然后再扣款,这个模式下,如果开发者利用其来做一些“欺诈”,比如说产品本身提供不了非常好的体验或者功能,而用户被引导后可能就忘记了,那么订阅项目的价格越高,用户的损失就越多,为了应对这一点,如果App内购价格过高,苹果可能会重点来审核。
03、长久思虑,与苹果iOS生态和谐共生
独联体:有关过包,我们看到一个说法,就是开发者要拿审核人员当顾客和上帝,包括还要利用好备注区域,这块您有相关心得吗?
邓淳:算是有心得吧,这里也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块的利用。对于备注区域,最近两三年,我的所有提交都会在备注区写一些比较暖心的内容,而且如果能附带视频的话,我一定会附带视频,因为这个审核真的是人工的,你不知道审核人员在看到你的提交时的精神状态和心情如何,所以只能在让他看到我们的提交时,尽可能写一些暖心的话,同时把你的产品解释得非常明白,这个就可能非常有助于过审。
之前其实我也讲过,很多提审内容是受当值审核人员主观判断影响的。这里我再讲一个例子,以前我们在提交产品的时候,审核人员表示对于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形象,令他感到“惶恐”,但其实角色本身并没有违规,于是我们后来又提交了一次,审核就通过了。所以我觉得,有些东西非常依赖于当值人员的自我判断,如果你讲得足够清楚,又尊重审核人员,那么过审几率肯定是提升的。
独联体:下面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关于苹果推荐,近两年游戏出海崛起了一批本土新锐,那么对于苹果来说,他们在推荐方面,看我们产品的眼光是否有改变?
邓淳:确实有改变,就像前面说的一样,苹果更加看重中国开发者了,它不会盲目去推荐大厂作品,也会看一些垂直领域的小众开发者,或者是商业化不一定很好,但卖相非常好的、风格化的产品。另外苹果一定不会喜欢的就是传统的所谓“坑钱”网游,哪怕你的方向就是做这样的产品,也要做一些相应的包装来提升“逼格”。
独联体:就出海角度来说,现在各个地区是否面临一些独有的问题,或者说是否有哪些地区面对着全球范围内不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没有相关的需要注意的点?
邓淳:阿拉伯地区本地化应该算一个,这个是文化差异导致的,游戏要做界面翻转,因为它的文字是从右向左读的,你的Loading条也得从右向左走,操作的确定取消键位也得翻转过来。如果你说过审层面的问题,没有太多的新东西,无非是有的地区允许博彩,有的地区不允许,看当地政策即可。
独联体:去年国庆期间《鱿鱼游戏》火了,很多休闲游戏去蹭热度,可以想象的是未来还会有这种类似现象发生,那么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样去做有没有一些风险?
邓淳:肯定会有版权上的风险。其实这个东西,假如《鱿鱼游戏》刚火,开发者快速去做的话,可能风险还要小一些,因为无论版权方还是苹果反应可能都不会那么快,但在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拿着已经非常知名的IP去蹭,一定会过不去。
独联体:结合今年国内游戏市场发生的一些比较热门的诉讼,在版权这方面,从商店层面来讲,苹果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邓淳:能告下来,但是也要看应对。往大了说,IP和游戏功能抄袭,往小了说,字体等等细节都有可能发生侵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拿到苹果去申诉的,苹果受理后,版权相关的人员会去具体审核,如果苹果也认为的确有侵权,就会通知到对方,这个时候假如对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回应,就会遭到强制下架。所以这个要看被投诉方是不是对这块有了解,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无论侵权是不是事实,都要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和澄清,不回应是不可以的。
独联体:苹果今年在年底假期依然接受审核,就这一点来讲,未来的游戏出海,在类似的节假日档期上架,在送审时间方面需要怎么考虑?
邓淳:建议大家还是在常规假期之前把这些事搞定,因为效率大概率会受到影响;另外,其实到了年底,从黑五到圣诞,绝大多数广告位都被电商拿下了,游戏推广的成本太高,可能也不会有太多人选择这个时间去上架,当然如果你说的是bug修复或者大的版本更新等等,建议大家还是把时间错开,按照以往的经验,可以避开12月21日-29日这段期间。(文:米津采夫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