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星空》确定发售日后,舆论的目光再一次来到到贝塞斯达上,这其中,就包括微软垄断案的头号反对者——索尼。
3月14日,索尼向英国市场监管机构(CMA)提交了一份声明,表示《星空》的主机独占证明微软根本就没想要让《使命召唤》继续全平台策略。
证据言之凿凿,2020年在微软收购贝塞斯达及其母公司ZeniMax时,在合同条款里提到“没有必要不让ZeniMax的游戏能够在竞争对手的主机上销售”。显然,即将进入发售序列的《星空》和《红霞岛》早已确认了是PC、Xbox独占,这似乎坐实了微软“说一套做一套”的风格。
先前游戏智库的报道中也提到过,关于微软通过三大局垄断调查的关键之处就是《使命召唤》系列的全平台销售问题。其中英国CMA主张要进行“结构性补救”,将IP单独释放给第三方公司来管理,切断与微软游戏方面的联系。理由就是收购协议并没有执行力,完全不能保证日后木已成舟,微软不会再度改变销售策略。
而贝塞斯达方面,在收购早期,大喇叭Todd Howard表示让“一部分玩家缺席”是一个很难为情的事,理解玩家的不满。而随着收购进程的完成,B社方面就换了一副嘴脸,“Xbox独占有益于开发,B社从来就是PC原生开发者,这可以让我们专注于游戏开发”,不得不让人猜测,微软对于旗下第一方工作室的销售策略有着很强的主导性。
自 古 以 来
在索尼抓住了这个小辫子后,微软想要通过与动视暴雪之间的条款而蒙混过关是不太可能了,包括与第三方的协议,例如承诺《使命召唤》系列登陆任天堂平台的协议,同样没有什么说服力,要想正面通过垄断调查,只有直接与索尼对桌,主动权也就来到了索尼这边。
微软在这一事件上,也从未拿出过诚意。从去年3月份的“中型游戏说”,认为贝塞斯达开发的游戏和《使命召唤》系列不能等量齐观,是中型游戏,可以区别对待,《使命召唤》的独占会导致大量的游戏玩家失望,但是贝塞斯达的游戏并不会。这个说法显然伤了所有人的心。还有“美国优先”说,是去年11月的美国FTC联邦交易委员会调查期间,动视暴雪提示“交易会让玩家和美国游戏产业收益,确保收购案的顺利完成是为谁而战”。明示FTC的屁股不要坐歪了,这也撕下了微软长期以来为了“全球”玩家利益的面具,算是被猪队友给坑了。
未来真要撕毁协议,“年货”《使命召唤》也能是“小型游戏”
在《星空》全平台“反悔”被拿到台面上指摘之后,这次三大局和索尼走得如此之近也可以理解了。给过你信任,你没把握住啊。以往无论是收购还是并购,都是后台交易,而交易条件和交易方式被拿到公开层面讨论,其实已经是监察调查机构的严厉处罚了。
最终,微软方面依旧是仅仅愿意在口头上承诺《使命召唤》的全平台发布,但索尼需要拿出一个更强的约束来保障,也就是一个违约金。违约金并不是买断金,本身只是一个AB案,不违约就不存在违约金,但微软从未去开口,也并不愿意为了“索尼独不占”去向索尼赔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也许,可以通过让XGP登陆PS的方式让COD回到索尼平台?这可能就是微软让索尼自伤八百的下一步棋。
